住院患者常见导管宣教
一、腔闭式引流术后置管
(一)体位:
病人的体位以斜坡卧位(床头抬高45-60度,床尾抬高10度)为宜,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
(二)有效咳嗽:
咳嗽有利引流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
1.对无力咳嗽的病人,可以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嗽。
2.咳嗽较剧时,嘱患者或陪伴者一定要按住胸壁插管部位,否则引流管易脱落到皮下,导致皮下气肿。
(三)肢体活动:
根据护理人员指导进行深呼吸,患侧手臂运动(平举、梳头、跨过头顶摸对侧耳朵等)以利肺扩张及胸腔引流液的排除,防止肺组织粘连。
(四)引流瓶/袋的日常观察及护理:
1.引流瓶/袋不能高于胸腔,以免发生逆流,提胸瓶时请提拉两侧挂钩处,切勿提拉连接管,以防管道脱落。
2.保持胸部引流管的固定位置,请勿随意拆除或拔出,切勿有受压、扭曲的现象,以利引流。
3.伤口一般以无菌纱块覆盖,如有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如胸管引流量短时间引出过多胸液,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5.引流期间,胸管周围皮肤以擦澡方式进行卫生清洁,保持伤口干燥以预防感染。
二、中心静脉导管(CVC)及PICC管
(一)中心静脉导管(CVC)
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一般留置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在心脏和危重患者中应用较多,可用于:
1.快速输血、输液以扩容,补充和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衡;
2.高浓度药物以及较具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推注;
3.检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便于危重患者的监护;
4.长期肠外营养、抗生素、止痛药的注射。
(二)PICC管
经外周穿刺中央静脉导管一般留置于肘窝上或肘窝下,使用于持续静脉输液4周以上的患者,起到保护周围血管、避免反复穿刺、降低静脉炎发生的作用。
(注:请保存好PICC维护卡)
(三)两种管道的注意事项:
1.活动:活动前、后都应理顺管道,防止体位改变时牵拉管道导致输液管道脱出或反折。PICC管置管侧禁止测量血压,避免提重物及持重锻炼。
2.观察: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覆盖穿刺部位的透明敷料应定期更换(病房一把一周一次,如有渗血渗液或敷料松脱立即告知护士进行更换)。如发现管道脱出,请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3.卫生:局部皮肤(敷料附近)可用湿毛巾(拧至较干)擦拭,敷料处避免湿水,保持卫生,预防感染。
三、胃管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
(一)注意事项:
1.根据管道的走向,顺势放置,保证管道不打折、不弯曲、不和其他管道相互缠绕;
2.多留意点:管道是否扭曲、移位、脱落、受压;管道有无松离,固定胶布有无松脱;
3.保持管道通畅:定时冲洗胃管或定时回抽检测堵塞、潴留情况。
四、尿管
临床上,经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导尿分为导管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二种。前者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时拔掉或定期更换新管子。后者则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
(一)适应症:
1.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障碍;
2.特定手术(腹腔、泌尿道和妇科等手术);
3.危重病人记录单位时间尿量。
(二)注意事项:
1.保持管道通畅:根据管道的走向,顺势放置,保证管道不打折、不弯曲、不受压、无松脱、不和其他管道相互缠绕;
2.避免逆流:尿量满袋子三分之二时及时倒掉,并根据病情记录尿量;平时散步时,注意尿袋不可高于耻骨联合上(低于腰部);
3.饮水:留置期间多喝水,起到冲刷膀胱的作用,一般大于1500-2000ml/天。
4.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以皮肤粘膜消毒液(如安尔碘III型)或温水抹洗会阴部1-2次,勤换内裤。
5.放尿速度:控制放尿速度和量,勿快,一次不超过8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