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药肝+乙肝+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大!我院王维勇主任团队多次在药物性肝损病例大赛中获得佳绩!
发布时间:2022.05.29

“药肝+乙肝+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大!我院王维勇主任团队多次在药物性肝损病例大赛中获得佳绩!

 

结核病的治疗需要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最为多见,对患者身体危害性大,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特别是对一些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如何在抗结核治疗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对患者的肝损?广州市胸科医院内二科王维勇主任团队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抗结核和保肝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2022521日,由王维勇主任指导,内二科董海平副主任医师分享的一个“药肝+乙肝+耐药结核”的病例,在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省内多家医院同行参加的2022年华润杯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比赛中,荣获了二等奖的佳绩。大赛评委表示:“该病例诊疗个案为药物性肝炎的治疗具有借鉴价值。”


2022年初,51岁的结核病患者李伯,在我院通过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对利福平、异烟肼、氟喹诺酮耐药,是典型的耐多药结核,同时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基础病变。

“结核耐药种类越多,治疗越困难,属于难治性肺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的可能性大。”老李因合并乙肝、肝硬化等基础病,加上合并药物性肝炎,导致治疗难度大,个体化用药方案的选择更为棘手。”为此,广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定点科室、我院肺结核科主任邝浩斌为老李制定了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考虑患者有血小板下降病史,并不断优化用药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最初一个多月的治疗中,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发现患者的胆红素指标明显升高,最高达50umol/L,王维勇主任认真研究患者病情,结合《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9 年版)》、《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 年版)》等,并与以肝病诊疗为特色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开展合作诊治,力求在患者乙肝、药物性肝炎和耐多药肺结核三者间寻找治疗的平衡点,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护肝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检查肝功能等指标。“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治疗,患者没有出现药物性肝损的加重,没有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也没有出现肾功能损伤,病情逐渐好转。”

王维勇主任表示,抗结核治疗药物多数有肝损害副作用,抗结核药物使用不当可加重肝损害,轻者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因此不得不中止抗结核治疗,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院内二科在结核临床中侧重于结核病合并肝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积极探索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经验,科室团队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和病例比赛,多次在国内药物性肝炎诊疗病例大赛中获得了优秀成绩,既拓宽了科室青年骨干的视野,也提升了医院在药物性肝损治疗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内二科:王维勇、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