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 | 结核患儿腹胀、腹痛、呕吐,
小儿推拿有效缓解症状
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中医疗法体现出独特优势,那么,如何让中医疗法在抗结核治疗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呢?
伴随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出台,我院把中医诊疗技术应用纳入医院学科发展战略,很多中医技术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了更多方法,小儿推拿、耳穴压豆、皮内针、腕踝针等中医疗法在我院儿科护理康复的应用,成为医院传承创新中医的生动实践。
中医护理为小患儿缓解不适症状
2022年4月,8岁女孩乐乐(化名)入住我院儿科。刚入院时患儿“精神倦、咳嗽、咳白痰,腹胀、腹痛、呕吐、胃纳差、舌质苔白,脉细数,便秘、3天未排大便。”经儿科黄绍梅主任团队进一步诊查后,诊断为“肺结核、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淋巴结结核”,给予患儿抗痨、保肝、雾化、定期行支气管镜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乐乐住院一个月病情趋于稳定,可以出院在家进行抗结核巩固治疗,定期回院复查。
“该患儿病情重,多器官均有结核菌侵袭,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渐好转。结核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疾病的稳定期配合中医中药的治疗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黄绍梅主任说。
住院期间,或因服用抗结核药物,乐乐曾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儿科护士每周为她进行小儿推拿及捏脊等中医疗法,手法清大肠经、补脾经、清肺经、补肾经、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揉肺俞、推下七节骨、捏脊。患儿当天排出大便,腹胀腹痛症状缓解,无呕吐。第二天继续推拿及捏脊,症状完全缓解,家属对治疗效果很满意。“乐乐最近这两次来院复查时,家属说孩子再没有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不适,精神好、胃纳佳,还长高了不少呢!”儿科护士长张玲说。
什么是小儿推拿?
儿科护理人员介绍,小儿推拿是基于中医理论指导发展起来的,通过各种穴位按摩手法,再加以配合中药产品,多重作用于小儿身体,通过缓慢渗透、综合调养的方式,可以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一种调理和治疗兼备的护理方法。
“在我们科的住院患儿,经常会有咳嗽、发热、便秘、腹泻等症状,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我们根据孩子的不同体质、疾病的不同症状,在推拿手法、时间长短、按摩频率、穴位选取等均不一样,通过个体化采用小儿推拿、耳穴压豆、皮内针等中医辅助疗法,大都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副院长李艳表示,年初以来,在护理部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儿科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培训,积极尝试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护理业务技能,通过这种安全可靠的“绿色”疗法,不仅能有效缓解住院患儿的不适症状,还有助于调节患儿脏腑机能、增强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
“小儿推拿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使得中医在抗结核治疗中与西医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期待将来能为更多结核病患者解决更多健康问题,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对此,黄绍梅主任充满期待。
广州市胸科医院儿科简介
儿科是我院的特色专科之一,现有医护2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硕士生1人。
我科专注小儿结核病临床研究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各种儿童肺结核及肺外结核,包括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心包炎、肠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播散性卡介菌病、潜伏结核感染、全身疾病合并结核病,对日渐增多的儿童耐药结核病的诊疗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我科现开展各种诊疗技术,如深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鞘内注药、脑脊液置换、侧脑室引流、脑室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对支气管结核病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下针对性行介入术、球囊扩张术等治疗。我科针对每个患儿,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取得显著疗效,诊疗水平达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先进水平。
患儿的早日康复是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最大心愿,我科不断跟踪现代医疗新技术,挖掘专科专病新优势,努力探索对结核性脑膜炎等重症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减少后遗症的新手段新方法,为广大结核患儿解除痛苦。
广州市胸科医院儿科专家简介
黄绍梅 副主任医师 肺外结核科儿科病区主任
出诊时间:
结核专科门诊:周三下午
综合门诊:周二上午
主要专业方向:
从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医疗工作二十余年,曾于北京儿童医院进修,对各类儿童结核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结核性脑膜炎、支气管结核、耐药性肺结核、先天性结核病等难治与危重病例的诊治。
主要学会任职:
广东省防痨协会儿童感染性疾病与儿童结核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儿科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州市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胸科医院儿科医生出诊时间:
李翠萍(副主任医师)
结核专科门诊:周四下午
综合门诊:周五上午
胡海霞(主治医师)
结核专科门诊:周一下午
王晓霞(主治医师)
结核专科门诊:周三上午
广州市胸科医院儿科:王金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