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滤器置入+深静脉置管溶栓,
为患者撑起“生命保护伞”
人体血液会因种种原因可能凝成血栓,也可引起静脉管腔的阻塞,血栓脱落,顺着血管方向堵塞肺部血管可引起“肺栓塞”,进而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一旦血栓堵住心、脑等重要脏器,后果会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日前,我院医学影像科介入室顺利为陈姨(化名)完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深静脉置管溶栓术”,网住了脱落的血栓,避免了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55岁的陈姨确诊为慢性肾病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肺结核、结核性心包炎、心功能不全等。在当地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一年多,近期出现了间断浮肿转入我院治疗。因透析需要,陈姨右侧股静脉长期置管,最近她觉得右下肢出现疼痛肿胀、酸沉、麻木等不适,经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髂外静脉导管周围可见长约8mmX45mm血栓形成。”
“患者静脉血栓范围较为局限,为防止栓子脱落引起更严重并发症,我们建议在本院进行下腔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术+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重症医学科劳穗华副主任医师说,我院ICU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和陈姨一样,患者也希望及时消除这个潜在危险。
9月16日上午,经陈姨和家属同意,在医学影像科方伟军主任团队精心安排布置下,介入室张晖副主任医师为陈姨进行手术。常规为患者实施局麻后,穿刺左股静脉,置入8F血管鞘后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双肾肾静脉位置后,于双侧肾静脉下方2cm位置释放滤器,释放后再次造影,滤器的位置良好。随后通过翻墙技术,将溶栓导管从左侧股静脉放置在右侧股静脉中段,确保导管位于血栓的下方,然后缓慢推入尿激酶与生理盐水混合液,后固定好血管鞘及溶栓导管手术历时约1小时,过程顺利,送回病房进行持续48小时缓慢溶栓治疗。
专家表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下肢静脉疾病。临床上,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几分钟内死亡。因此,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对于老年人、肥胖者、肿瘤患者等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平日应经常活动,不要保持固定的坐卧姿势过久,从而增加肢体血流速度,减轻下肢血液淤滞,从而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2.长途旅行者或长期坐办公室工作者应定时走动活动下肢,可使下肢血液循环增快,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3.外伤或术后必须长期卧床者,可使用加压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包扎,也可在医生监护下预防性抗凝治疗。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肺栓塞的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目前预防静脉血栓脱落后引起肺栓塞最有效的方法。”方伟军主任介绍说,滤器置入后,可以阻挡3毫米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从而预防肺栓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这种介入手术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
下腔静脉滤器因它张开时形状像一把伞,而被形象地称为“生命的保护伞”。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微创手术之一,该技术在我院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介入治疗实现了新突破、迈向了新里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医学影像科: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