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MRI)助力提升我院诊疗水平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胸肺专科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对胸肺疾病的诊治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急危重症结核病例的增加、门急诊病人的增多,对医院的诊疗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去年底以来,我院引进了全新高档1.5T核磁共振检查(MRI)设备,经过近两个月的调试运行,目前该检查项目已正式投入临床应用。新设备、新技术的有效开展,大大缩短了来我院患者等待检查的时间,也显著提升了我院的诊疗质量和水平。
院领导高度重视我院MR室建设工作
“早一天投入使用,就会早一天让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便利。”为了加快新设备、新技术在我院临床应用的步伐,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办公会,积极推进我院MR室筹建工作。
2017年10月29日深夜,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医院的平静,重型吊机将重达6吨的MR机顺利转移到我院放射科MR室,放射科主任方伟军带领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积极协助后勤设备管理科等工作人员全程跟进MR机的拆卸、搬运和装机工作。
在MR机调试运行期间,院长刘健雄等院领导多次深入相关科室开展调研,支持科室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要求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推进医院新设备的临床应用,尽早时间、最大限度地方便来院就诊患者。
截至目前,我院MR机已试运行两个多月,两个月来该套检验系统整体运行顺畅,没有出现过较大故障,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检查和治疗,而且全自动化节省许多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整个科室的工作效率。“尽管检验量增加了不少,但人力没有增加,我们可以把人力放在对检验质量的把关和对患者的后期复查上。”方伟军说。
核磁共振检查(MRI)对胸肺疾病诊断优势凸显
众所周知,核磁共振检查(MRI)无辐射,是一项先进的无创技术,能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目前已在头颅、五官、骨关节机肌肉、脊柱、颈部、腹部、盆腔等疾病的诊断方面独具优势,在许多大型医院都有普遍的临床应用。
我院作为胸肺专科医院,收治大量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脊柱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盆腔结核、关节结核等普通和重症患者,正好能发挥MR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优势。
据有关专家介绍,MRI具有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的能力,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可全面显示被检查器官或组织的结构,无观察死角。我院肺癌并转移、结核性脑膜炎、颈部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其他部位骨肌结核病人较多,MR检查较CT有其巨大优势,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累及范围、病变的病理分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诊断依据。目前,我院在利用MR诊断胸部疾病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一些独到的体会和成果,使得MR检查在我院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1. 鉴别肺部肿块及结节的良恶性;
2. 肺癌的临床分期、肺癌的病理类型、化疗前肺癌的范围确定、肿瘤复发或残存肿瘤以及放疗后放射性肺改变有帮助
3. 肺结核的随诊;
4. MRI进行肺通气功能成像、肺部MR的灌注成像可以很好判断肺梗塞。
专题培训普及基础知识,挖掘MR机使用潜力
为了让我院影像技术人员、各科室医护人员深入了解MR机的影像学原理和诊断优势,熟练掌握MR机操作技巧,2017年12月7日,我院邀请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庆余教授受到院开展MRI专题讲座,吸引了各科室百余名医护人员到场聆听。
刘庆余教授以《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骨肌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为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重点从MRI的基本原理,影响MRI信号的因素(各序列特点),MRI增强扫描的意义,MRI在神经系统及骨肌系统中的应用、开MRI申请单的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讲授,同时还针对核磁共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介绍。
此次专题培训,使得我院医护人员快速认识了MRI的成像原理,进一步熟悉了MRI的影像学诊断优势,掌握了MRI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现场聆听的同行们都觉得受益匪浅。放射科负责人也表示,将会继续定期开展相关培训,进一步挖掘MR机的使用潜力。
利用现代化医疗设备,努力提高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是医院发展的动力。伴随着MRI机的正式上线,我院临床诊断辅助检查增添了一把“利器”,对促进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助力医院高速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放射科:刘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