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干预处置实践能力培训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和干预处置能力,促进临床护肝药物合理使用,2021年11月21日,广州市胸科医院联合广东省药学会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干预处置实践能力培训。这是我院药剂科开展的首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吸引了市内省市级多家医院300余名医药护人员参加。
广东省药学会郑志华秘书长、医院党委李昕洁副书记、胡锦兴副院长、李艳副院长、医务科梁国飞科长出席培训班,我院专家谭守勇教授、药剂科钟洪兰主任、肺结核科邝浩斌主任、内二科王维勇主任、肿瘤科苏珊博士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湛镰主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谢敏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媚媚博士分别精彩授课。
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理主任、南部战区总医院季波、李健主任、南方医院李国锋主任、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张述耀主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琳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若伦主任受邀担任主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彭晓青主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张紫萍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简晓顺主任及胸科医院医务科梁国飞科长、呼吸肿瘤科岑文昌主任受邀参加专家讨论。
胡锦兴副院长致开幕词,对各位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培训班举办圆满成功。
培训班在魏理主任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黄湛镰主任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抗HIV药物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肝功能评估等方面阐述艾滋病药物肝损伤处理策略。张媚媚博士从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病理改变、诊断、剂量调整方面讲解抗肿瘤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治疗。苏珊主任结合临床研究数据,分析传统抗肿瘤药物、新型抗肿瘤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对结核病人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处理。谢敏主任通过临床案例分享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经验及处理方法。谭守勇教授结合国内外指南及文献,指出营养不良是抗结核药物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抗结核药物肝功能损害。邝浩斌主任解读《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编码基因多态性检测与异烟肼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明确NAT2基因检测适用于含异烟肼的结核病患者,但不包括儿童和特殊群体。钟洪兰主任讲解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提出合理选择治疗药物的策略方法。王维勇主任重点剖析老年性肺结核合并药物性肝损伤,分享了对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思考。
专家讨论和互动环节将培训学习热度推向高潮,培训内容精彩纷呈,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李昕洁副书记作总结发言。她指出,胸科医院药剂科与广东省药学会携手搭建学术平台,让结核病学科、肝病学科、肿瘤学科、艾滋病学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药物性肝损害这一常见而又具挑战性的临床难题。授课内容涵盖老年结核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肿瘤合并结核病的综合治疗、营养不良和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艾滋病药物性肝损伤、抗肿瘤药物性肝损伤等,紧贴临床实际,实用性强。相信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一定能提升医药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各种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药剂科 郑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