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睡眠不好?要警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2.04.02

睡眠不好?要警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是人体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的重要过程。每年的3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良好睡眠,健康同行”,说到睡眠,那必须问一句,你睡得好吗?是否存在睡眠障碍?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科学监测睡眠呢?

“睡眠问题不容小觑!”

最近,68岁的邱伯反复咳嗽,在家吃了几天“镇咳药”后不见好转。虽然有高血压病,但平时控制得不错,可这段时间血压也越来越高了。于是邱伯去社区卫生站就诊,发现血糖也升高了。邱伯有些担忧,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呼吸科求诊。   

医生为邱伯完善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肺炎。经过治疗咳嗽好转了,但血压和血糖仍有波动,医师帮他进行了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监测发现,邱伯睡眠期间多次出现上呼吸道阻塞并有多次呼吸暂停,这种情况可导致夜间缺氧,邱伯被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中度夜间低氧血症”。

根据《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我国超3亿人存在着睡眠障碍。医生表示,夜间长期缺氧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血压控制不好,血糖升高都与之有关,长期低血氧可能会导致身体重要脏器受损、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进行科学监测,气道阻塞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夜间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

“睡眠障碍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多导睡眠监测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睡眠呼吸疾病的金标准,我院呼吸科现已开展睡眠呼吸监测、睡眠呼吸监测初筛试验和人工气道压力滴定三项睡眠医学项目,通过监测患者一整夜睡眠期间的脑电、眼电、肌电、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鼾声、胸腹运动等,对睡眠质量和是否有睡眠疾病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实现了睡眠疾病从传统问诊到客观、量化指标评定的飞跃。

1.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图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以睡眠呼吸节律异常及通气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及日间嗜睡、疲乏、记忆力下降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身体多个系统都会造成损害,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难治性高血压、胰岛素依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重度患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3.8倍。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图片睡眠打鼾,伴有鼾声间歇及呼吸暂停、睡眠质量下降、日间困倦或思睡、夜尿增多等;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焦虑或抑郁等。

3.主要诊断方法有哪些?

图片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即整夜≥7 h的睡眠监测或睡眠呼吸监测过筛试验(PM)。我院呼吸科多导睡眠监测仪器为便携式,无创无痛无辐射,佩戴较舒适。

有以下症状患者需要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1.夜间睡眠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同睡者观察),出现憋醒,夜尿增多。

2.晨起头痛,口干,白天嗜睡明显,记忆力下降。

3.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人。

4.肥胖(BMI30kg/m2);下颌后缩;慢性扁桃体肿大(≥Ⅱ°)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哪些?

1.危险因素控制:控制体重;戒酒、戒烟;慎用镇静催眠药物及其他可引起或加重OSA的药物。

2.病因治疗:纠正引起OSA或使之加重的基础疾病,如摘除异常肿大扁桃体,行悬雍垂--咽成形术(UPPP术,大部分耳鼻喉科常规开展);口腔矫治器(适用于单纯鼾症及轻中度OSA患者,特别是下颌后缩者)等。

3.体位治疗:侧卧位睡眠,轻度患者可以通过体位进行纠正。

4.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成人OSA患者的首选和初始治疗方案。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3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希望能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我院呼吸科医护人员希望通过开展睡眠监测及睡眠治疗项目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广州市胸科医院呼吸科简介PROFILE

呼吸内科是我院重点发展科室之一,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科。现有开放床位53张,医护人员33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2人,硕士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全科医护人员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工作,各项专科业务正稳步发展,医护队伍不断壮大,已形成一支专业水平高、人才结构合理的医疗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并已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

本科以诊断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特色,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疾病、睡眠呼吸障碍、肺栓塞等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呼吸系统急重症及肺部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并开设戒烟、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睡眠呼吸疾病、支气管扩张症专病门诊。科室每年均承担了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医院、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等医院见习生的见习带教工作,并作为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同规培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本科拥有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BiPAP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超声电导仪、体外膈肌起搏器、多导睡眠监测仪等先进诊疗设备,开展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检查和治疗,如肺功能检测、多导睡眠监测、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经电子支气管镜下检查和各种治疗(如支气管镜下肺活检术、支气管内坏死物清除术、经支气管镜气道内球囊扩张术、冷冻、电烧灼、支气管内曲菌球的处理及支气管异物钳取术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胸膜活检术,胸腔穿刺引流术等;护理方面开展肺康复、慢性呼吸道疾病特色中医适宜技术。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以优质医疗护理为基础,实行严格的三级医师负责制及主诊医师负责制,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以确保医疗安全,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稳步发展,不断创新,在日常对患者的诊疗工作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呼吸科门诊从周一至周五都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坐诊,精心为前来就诊的呼吸科病人提供优质、有效的诊疗服务。

 

盛青 |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呼吸科主任

出诊时间:结核专科门诊:周三上午,综合门诊:周二下午

主要专业方向:

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疾病、疑难病例及急危重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慢性咳嗽的诊治及熟练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肺部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

学术任职:

现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防痨协会呼吸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呼吸病管理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

 

 

马志明 | 呼吸内科三级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诊时间:结核专科门诊:周四上午,综合门诊:周一下午

主要专业方向:

擅长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癌等疾病的诊治,对肺部疑难性疾病的鉴诊和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运用 电子支气管镜技术对呼吸疾病诊治。近年来承担和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下项目十多项,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30多篇。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八届间质性肺疾病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间质性肺疾病与肺癌专业组成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分会多学科合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与间质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呼吸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防痨协会第三届呼吸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弥漫性实质性疾病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慢性呼吸道分会副主任委员。

 

呼吸科医生出诊时间:

 

韩展昭(副主任医师)结核专科门诊:周四下午,综合门诊:周二上午

邹威凤(副主任医师)综合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谭俊豪(主治医师)综合门诊:周五下午

黎希(主治医师)综合门诊:周三下午

 

文字:周晓婷(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