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 | 谭志欣:恪尽职守 乐于奉献
学习先进人物,凝聚奋进力量。2022年,院党委评选出医院先进党支部5个,优秀共产党员8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9名。为激励全院职工以先进为榜样,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本期起开设《党员风采》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学习他们。
谭志欣
广州市胸科医院药剂科
主管药师
我出生在一个警医之家。“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父亲除暴安良,母亲救死扶伤。”这是儿时我对父母的记忆。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2001年我从广东药学院毕业,如愿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投身医院药学工作。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入职21年来,我一直在为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好地体现药师价值而孜孜探索。
发挥专业所长,用心服务患者
有别于医生护士,我们的工作场景大都在药房,与患者的接触大多是在取药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戒口的?可以喝什么汤?”
2006年,我在专科药房工作时经常被患者问道。那时我就意识到,除了要搞清楚用法用量外,患者还需要更多的日常用药知识,如何在短暂接触时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所需呢?
于是,我们启动了常用药物与食物禁忌科普行动。我和几位年轻药师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适合结核患者食疗的汤剂,编写了《常用药与食物禁忌小册子》,累计发放宣传册子30000余册,制作用药安全贴心服务卡20000张。在院刊开辟《药师伴你行》栏目,通过优质服务提升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带领专科药房成功创建广州市青年文明号。在攻读中山医科大学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时,我还参与撰写了梅全喜主编的《老药新用》。
2013年,医院启动筹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我毫不犹豫申请参与组建工作。于是我上午在门诊工作,下午和周末参加培训,晚上草拟管理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静配中心运营至今,我主动为病区解决用药问题260宗,撰写《关注化疗药的这些使用要点》为肿瘤科提供化疗药使用指引,为外科整理编写的《我院防跌倒药物目录》深受病区护士欢迎。目前,我正积极推进静配中心的肠外营养配置项目以及实施静配中心成本控制项目。
“冲锋在抗疫最前线!”
2021年5月,广州出现本地新冠疫情,医院要组建一支80人的抗疫医疗队驻点荔湾区高风险区,我第一时间向科主任请缨,并如愿成为医疗队一员。在驻点抗疫的26个日夜,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出队,晚上八点回驻地,有时还要忙到凌晨。除了完成好每天的核酸采样、社区医疗保障任务外,我还担任医疗队宣传工作,我想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下队员们工作的每个瞬间和抗疫故事,他们每天必过的独木桥、穿着防护服在楼梯中蹒跚的身影、蓝色靴套迈过的一个个水坑、拧出水的洗手衣、瘫倒路边的同伴都是我要记录的画面。
记得有个下午,一个租客自诉腹部疼痛剧烈,打电话来寻求帮助。我和队友顾不上吃饭又化身大白,奔走在午后的烈日下,几经询问才找到租客地址,但怎么敲门或者打电话都无人应答。我们担心租客是否晕倒?在警察陪同下,开锁师傅撬锁之际,门忽然开了,租客说“睡熟了”,虚惊一场,我们为他查体确认无大碍才返回驻地,此时已是下午4点多。不仅要做好抗疫工作,这些细节也都成了我的抗疫“微记录”素材。利用休息的间隙,一个月时间下来,我制作拍摄了百余条战疫视频,撰写抗疫故事通讯稿20多篇。
“安全用药伴你行”志愿服务受欢迎
在药师看来,以往“被动的”药学服务已经无法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016年,我院药剂科成立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工作站,我主动担任了秘书工作,为团队活动撰写工作计划,开展针对各类人群的安全用药科普志愿活动。
记得在一次“关爱健康 远离结核 安全用药伴你行”活动中,我们通过科普讲座与互动问答形式为广州某中学新生开展结核病防治与安全用药科普宣传。这是一场户外活动,虽然投影和音响不尽如人意,但依然没阻碍同学们求知欲望。我也被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抢答的劲头所鼓舞。
“姐姐,你们是志愿者吗?”活动结束时,有个同学跑到我们跟前问。“是啊,我们是药师志愿者。”“我也想当志愿者!”同学脱口而出。看着他一脸的崇拜,我不禁感慨,没什么比获得孩子们的认可更令人满足的了。我深信药师的社会价值终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目前我组织参加了50多场线上和线下公益科普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发布近百篇安全用药科普文章和短视频,直接服务人数超20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多年来,我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各级药学组织评为优秀志愿者……20年的恪尽职守、乐于奉献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是对欲望与浮华的一次次删减,是对奉献与责任的一次次叠加,更是对医者初心的一次次坚守。
广州市胸科医院药剂科:谭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