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中西医结合 | 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小妙招
发布时间:2024.02.04

中西医结合 | 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小妙招

 

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如何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成为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广州市名中医、广州市胸科医院中医科主任潘静洁跟大家分享几个能有效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小妙招。

 

什么是小儿呼吸道感染?

 

小儿呼吸道感染,也称“上感”,是指体质较弱的小儿因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喉肿痛等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属于呼吸道感染。冬春季节交替时上感患儿增多,除易罹患呼吸道疾病外,也可能并发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2岁以内小儿发病率高,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与患儿年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小儿呼吸道感染起病急,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常见的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咳嗽,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的肿大;严重者可表现为咳嗽加重,还可出现精神状态变差,喘促气急,肺部闻及干湿罗音,有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如支气管炎和肺炎,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面部紫绀应及时就医治疗。

 

潘静洁主任说

 

对于上感患儿目前虽可通过抗生素等对症药物起到显著治疗效果,但长期服用抗生素药物,不利于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也可能导致患儿产生耐药性,中医提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儿外感,病机寒热错杂,症状多变,中医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医固表防感方法,分享中西医结合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小妙招。

 

中西医结合预防小妙招有哪些?

 

古人言: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小儿体属纯阳体质,爱跑、活动量大,产热多,所以经常一身汗,若穿得过暖则不易于散热,遇气候突变受凉则易于感冒。适当的衣服穿着和耐寒锻炼有助于儿童对外界气候环境的适应。锻炼虽可有效地增强小儿自身的免疫力,但一定要注意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强度太大或间隔太长,否则不但起不到锻炼效果,还可能因过度劳累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加强户外活动可接触大自然,增加日照时间,呼吸新鲜空气,这样有利于体格健壮,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对于体弱的幼儿,通过中医小儿推拿、药浴,坚持每年“天灸疗法”包括三伏贴、三九贴等都可以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穴位贴敷

 

敷贴疗法除能使药力直达病灶所发挥作用之外,还可以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而由表及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阳阴以祛邪,从而治愈疾病,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

 

小儿推拿

 

通过简单的小儿推拿手法来健脾消积、提高抵抗力。

 

耳穴埋豆

 

选用支气管、肺、交感、大肠、肾上腺等穴位,适合于各种证型。

 

刮痧拔罐

 

本法有促进气血运行、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咳嗽、感冒、咽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腹泻、遗尿等病证。对于发热、咳嗽痰多、舌苔厚腻者,效果尤佳。

 

环境管理

 

冬天气候变化较大,注意室内外温差,应及时添减衣服;防止晚上踢被;平时穿衣不要捂得太热。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清洁,尤其是冬季,不要因为怕冷就紧闭门窗,每天至少开窗2~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使房间空气有对流的机会。

 

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到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后应注意给孩子清洗面部和手,说话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带口罩。特别是要避免接触类似发热、咳嗽、流涕或肺炎病人。如家长患感冒时,接触孩子时应佩戴口罩。

 

防治佝偻病、贫血与营养不良等疾患

 

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不仅是因为它的营养比例恰当,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还含有一些免疫因子,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婴幼儿发育期的免疫力。在常规辅食中应注意添加维生素D(鱼肝油和钙剂),以增强呼吸系统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且可以纠正佝偻病所导致的机体抵抗力的不足,缺铁性贫血的孩子还应注意补充铁剂。另外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荤素搭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注意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

 

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武器。预防接种提升免疫力可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将减毒的病原(成分)注射到人体内,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主动免疫下产生的免疫力能够在人体内存在较长时间,有的甚至可以终身存在。被动免疫是将提纯的抗体注射到人体内。被动免疫抗体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一段时间后会随着人体的新陈代谢被分解,抗体就不再存在。通过预防接种除了可以预防相关的传染病外,还可以促进小儿免疫系统成熟,非特异性地提高免疫力,预防各种呼吸道感染。

 

总之可诱发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复杂,可通过提高小儿免疫力、环境管理、避免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饮食干预及按时接种预防疫苗等中西结合方法,降低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小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广州市胸科医院中医科科室简介

 

我院中医科创建于1953年,是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结核病中医科。现为广东省及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结核分会的委员单位,全国名老中医梁傍顺教授工作室,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处于先进水平的一个专业科室。科主任潘静洁副主任中医师,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青年医师分会理事,中国防捞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实用医学杂志》核心期刊编委,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广州市针灸医院“1+N”联盟单位建设项目负责人。近年主持和参与多项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省科技厅及广州市卫健委项目。“通督调神”针法师承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学术传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治疗。在《实用医学杂志》设结核病针灸专栏,用于针灸治疗方案的推广。

 

中医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病区。医生11名,其中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师5名,高级职称4人,具有硕士学历5人。共有病床40张,其中5间特需病房,3间治疗室。专科特色——“中西结合,针药并用”,中西医协作治疗疑难重症疾病,优势病种为耐多药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骨结核等。科室设有针灸专科、针灸推拿专科、中医颈椎腰椎推拿专科、治未病专科、中医针灸康复专科等多个亚专科门诊。

 

中医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牢记救死扶伤神圣职责,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让病人享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潘静洁副主任中医师 中医科科主任 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工作近20年。担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青年医师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睡眠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分会委员、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广州市医院协会养生保健工作委员会常委、《实用医学杂志》核心期刊编委、广州市1+N针灸医院联盟项目负责人、广州市中医药临床特色诊疗技术项目负责人、广州地区中西医协同临床重大创新技术项目首席专家。

 

主要专业方向:

 

5年承担与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立项。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支气管疾病的中医药联合抗结核药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熟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针灸、中西医融合诊治。

 

 

梁傍顺广东省名中医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综合门诊)

 

地点:广州市胸科医院新综合门诊楼二楼209诊室

 

查房时间:周四上午

 

地点:广州市胸科医院7号住院楼3楼中医科病区

 

个人简介:

 

师承博士导师,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广东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广东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中华医学会成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董事。承担、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擅长肺癌、胃肠癌、卵巢癌、鼻咽癌等实体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有非常丰富的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经验。

 

 

中医科医生

 

出诊时间:

 

闵飞(主治中医师)

 

综合门诊:周一至周五

 

刘堂营(主治中医师)

 

综合门诊:周一下午

 

黄晋(主治中医师)

 

综合门诊:周二下午

 

黎仁彬(主治中医师)

 

综合门诊:周三上午

 

 

 

来源: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