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市防痨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岭南胸科论坛暨广州市防痨协会2024年会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举行,来自国内结核病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聚焦结核病及胸肺疾病的诊疗、防控、研究成果等进行交流与研讨,为推动华南地区结核病防治、提升广州医防融合工作水平凝聚共识,助力实现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目标。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广州市疾病控制局局长张屹应邀出席会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钟球,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水华,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肖新才,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温文沛,中山大学教授、我院首席科学家赖小敏,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磊,广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毕利军,粤北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温志华、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闫莉,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中国防痨杂志》主编王黎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主任逄宇,广州国家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张立群教授等专家学者及广州市胸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州市防痨协会理事单位负责人、结核病诊疗、防控专业人员约500人参加会议。广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胡锦兴主持开幕式。广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胡锦兴主持开幕式。
党委书记何蔚云在致辞中代表主办方向与会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表示,在全院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中,医院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积极履行“健康广州”建设责任,团结广大防痨工作者的智慧,建立广州市结核病诊疗质控中心,建设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制定广州市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指引,扎实做好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同时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医防融合,以广州市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挂牌为契机,推进环麓湖“医康养”联合体内涵建设,构建医养结合全链条服务网,持续做强综合业务,加速推进医院转型发展。
广州市防痨协会理事长刘健雄表示,市防痨协会成立两年来,致力加强全市结防机构、定点医院、检测机构的业务交流,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打造科研创新平台,助推结核病研究和防治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接下来,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探索更有效的诊疗和预防策略,促进新理念、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结核病科学化、规范化诊疗水平,持续提升广州地区结核病综合防控能力。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表示,广州是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的起源地,广州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全国防痨人持续奋斗的目标,希望广州市胸科医院以举办首届岭南胸科论坛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建立更广泛的合作交流平台,把广州的结核病防治新技术、新策略、新方法进行推广应用,为全国同行提供更好的经验借鉴,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表示,广州在结核病的临床诊疗、科研创新、预防管理和医防融合方面具有“广州特色”,特别是在学校结核病控制和流动人群结核病防治有着丰富经验,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持续加强与广州在学校结控、流动人群结控等领域的合作,探索更有效的防治策略,通过医防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治链条,为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注入新动力。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广州市疾病控制局局长张屹表示,结核病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重大传染病之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结核病控制工作,广州市胸科医院和广州市防痨协会认真履行我市结核病防治任务,积极落实结核病防治各项措施,广州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下降,各项防控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希望广州市胸科医院充分利用广州市防痨协会、华南结核病专科联盟、医康养医联体等平台资源,与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强联合,进一步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结核病防治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坚定实施“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更好地满足患者多元化、个性化医疗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方式致辞,回顾2012年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成立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核病研究室,“不仅是科研机构的合作,更是我们对社会健康责任的担当。”他表示,目前广州国家实验室成立了专门针对结核病的研究团队,将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市胸科医院进行有机融合,致力在基础研究、快速诊断、菌种分型、耐药检测、短程化疗以及新药研发方面深入合作,推动科研与临床深度融合,助力实现2035年终止结核流行的目标。
在学术交流环节,结核病医疗、科研专家先后作主题演讲。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教授用系列数据分析了近三年中国结核病防治现状、存在问题,从国家、省、市及基层等多层次角度提出了终止结核流行的对策及建议。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水华教授分享了广东省近年来积极建设无结核社区的工作经验,用典型案例说明了主动发现策略在结核病防控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磊结合《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发病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阐述了预防性抗结核治疗(TPT)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的保护作用及对原发共病健康的影响。
《中国防痨杂志》主编王黎霞对基于结核病诊断过程中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作了总结分析,同构不同适用环境和条件列举了分子生物学检测优势,进一步说明其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的快速性、准确性及敏感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主任逄宇分享了舌拭子、尿液抗原、呼气检测及外周血免疫检测等非痰标本的结核病诊断新进展,为未来开拓多元化的结核病检测路径指明了方向。
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钟球围绕如何将新质生产力运用到结核病防控中作精彩分享,内容涵盖防控新策略、结核诊断新技术、短程化疗、新药及疫苗研发等方面。
广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毕利军以中国结核病防治的“四大难题”引出科技创新的话题,通过诊疗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发展等案例,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引领作用。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深入解读《抗结核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2023版》,精彩诠释了药物再利用、老药新用的药物治疗新理念。
广州市胸科医院原院长谭守勇重点从结核后肺疾病(PTLD)的危险因素、疾病负担、临床特征等入手,分享了诊疗关怀、营养、心理及健康教育等全链条式的PTLD健康管理理念。
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特聘教授、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梁书鑫分享了细胞自噬和炎症反应在肺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引发了在场听众对结核病血管损伤的深入思考及无限研究瑕想。
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温文沛,我院首席科学家赖小敏教授,粤北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温志华、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闫莉,广州国家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张立群教授及我院相关专家担任学术会议各环节主持。
与会专家表示,首届岭南胸科论坛和广州市防痨协会年会为结核病防治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深化结核病及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合作交流,探索结核病防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结核病研究和防治工作取得更大进步,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的呼吸健康。
文字:党委办公室、苏宁(科教科)
编辑及审核: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