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世纪的医疗欠款,为何他要坚持偿还?
五十年前的人与事,有些早已物是人非,不留下些许痕迹;有的却历久弥新,不经意间,让人心灵震颤…
12月的广州,冷空气把气温逼降了不少,晨寒尚未退去。
在花都区一栋普通居民楼里,80多岁的钟伯不时从阳台上隔窗张望,遂又转身回到客厅。今天他和老伴儿起了个大早,平时就整洁干净的家里,他们又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钟伯特意泡了壶养生茶放在茶几上,为迎接即将到访的客人。
写给市卫计委的信很快有了回音
几天前,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收到了一份来信。写信的人正是钟伯,他在信里说,因在老家清理弟弟的遗物时,发现一张五十年前的医疗欠单,里面详细纪录了弟弟住院期间的医疗花费和支付情况。钟伯称,弟弟当年来广州接受肺结核病康复治疗和肺切除手术,先后住了四次院。当时虽然付了部分住院费用,但剩余的欠款却随着弟弟的离世被岁月尘封了起来,信中所述内容均有弟弟的笔迹复印件佐证。
钟伯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65年2月到1967年3月两年时间里,弟弟钟兆生在市结核病医院两次住院医治和疗养,欠下该院医疗费813.52元,这是钟兆生来广州治疗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期间他也被转诊至其它医院接受相关治疗。而当时的市结核病医院就是现在的广州市胸科医院,正是钟伯要寻找归还欠款的单位之一。
“主动偿还五十年前的医疗费,这种诚信精神难能可贵…”广州市胸科医院很快获知此事,医院领导对钟伯的行为表示赞赏!对钟伯的诉求和愿望,医院专门召开办公会进行研究,最后决定派有关科室负责人代表医院拜访一趟钟伯,以表达医院的敬意。
令钟伯感到意外的是,信件很快有了回音,他接到了广州市卫计委有关部门的电话。市卫计委回复称,已经帮钟伯联系到包括广州市胸科医院在内的两家医疗单位,就是钟伯想为弟弟归还欠款的医院。这两家医院都不约而同表示,接受钟伯还款的意愿,并期待着对钟伯的一次探访。
五十年后,医患家属再聚首
顶多六十来岁的样子,身体不错,精神矍铄!这是第一次来钟伯家里见到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时,给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务科科长李艳留下的深刻印象。
12月15日,在钟伯的信发出后仅半个月的时间,广州市卫计委、广州市胸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来到钟伯家里探访。
为主动偿还医疗欠单,时隔50年后,医院代表与患者家属再次聚首,共话和谐医患的温暖场景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现场多家媒体记者真实记录下这动人画面。
“当年医护患之间的高度信任和融洽关系令人感动不已!” 钟伯指着弟弟抱病记录的文字由衷地感慨。在钟伯家的客厅里有个白色的小皮箱,里面放着弟弟钟兆生的遗物,大多是兆生留下的笔记。钟伯说,还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帮弟弟了却遗愿,二是为了传扬当年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
今年是弟弟钟兆生诞辰80周年,钟伯特意做了本纪念册,里面收集了弟弟住院期间的回忆笔记,当中有不少内容记录了他眼中的医护人员,他以文字向医护人员表达心中的敬意。以下是钟兆生术后三个月时写下的内容:
“1966年11月24日,在广州市工人医院(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两周缜密观察,今日于我施行了右肺上、中叶切除术,并加了拆除第七肋骨……术后直至搬上三楼前,医生于晨昏均进入病房看我,询问一般情况并鼓励我,给我很大作用!你们日夜为我诊疗护理,在这里我以最虔诚的心感谢你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钟伯回忆道,在弟弟离世多年之后首次读到这些文字时,他也被当年的医患深情所感动。他说这种感动不仅源于患者对医生的高度信任与尊重,也来源于医生对患者的高度负责。在钟伯看来,是信任和责任共同构筑起和谐医患的基石。
用文字和精神与结核菌做顽强斗争
上世纪30年代,钟伯出生在花都区赤坭镇东星村一个普通家庭,家有兄妹七人,弟弟兆生是父母的骄傲,虽然仅是小学毕业,但因为爱好文学、擅长写作,年纪轻轻就得到了村里的重用,在合作社做会计,为生产队知青服务,被村里人称为“活字典”、“土秀才”。
“他是个有才华的文学青年!”看过钟兆生笔记的人都会这样赞叹。而更让钟伯引以为豪的是,弟弟与病魔顽强斗争的精神。“当年因为两次工伤后,他都没有好好休养,结果落下了病根。”钟伯回忆说,弟弟后来咳嗽、咯血的情况越发严重,才不得不到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和治疗,随后钟兆生在当地人民医院被诊断出患有结核病。
“在那个年代里,偏远贫困的乡村是结核病疫情的高发点,加上治疗手段和可用药物非常有限,导致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务科科长李艳解释说,当年的广州市结核病医院是现在的广州市胸科医院的前身,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结核病防治专科医院。
钟兆生笔记表明,由于当时咳嗽、血痰、全身消耗非常严重,从1965年2月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大都是在广州市结核病医院(现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疗养,直到后来被转诊市工人医院(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肺切除手术。在这期间,钟兆生对结核病认识不断深入,他抱病坚持写下了大量与T.B菌(学名:结核分枝杆菌)顽强斗争的文字。笔记中有一段与太阳“对话”的内容意味深长。
“我是历经千辛万苦来向你寻求一种齐伟的光源,将地球上所有的T.B菌消灭掉,免除天下后世的痛苦,所以我宁愿被烧死,不达目的誓不回头。”山人(钟兆生自称)对着太阳说。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在我的阳光曝晒四个小时,就什么T.B菌也灰飞烟灭了,你还愁什么!”太阳答道。
“不,太阳啊,这个我知道。”山人急不可待地说,“但是你的阳光只能直进,一切隐藏在黑暗角落的T.B菌却躲过你的光辉在无休止地繁殖着,它们很快就适应了几十年才研究成功的一种新药,在大气中到处游荡,碰着人就无孔不入,有空就钻,一旦进入人体就肆虐横行,给人类带来罄竹难书的苦难,所以我才不顾一切前来向你——万能的太阳,寻求一种新的齐伟的光源洒满人间,让一切害人虫在几秒钟内就统统绝迹,何等痛快!”
……
“当时结核病治疗的技术非常有限,特效药物也十分匮乏,所以晒太阳的确是当时结核病疗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土办法。”李艳说,结核病到目前依然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广州市胸科医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胸肺专科医院,对结核病、呼吸道疾病、肺部肿瘤等疾病都具有较高的诊治能力,如果是现在的话,钟兆生的结核病完全是可防可治的。
偿还欠款,完成最后的心愿
“以前条件不好,没有能力替弟弟偿还欠款。现在生活好了,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帮他了却遗愿。”钟伯坚定地对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利息也要算上去,我也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讲述,将医患之间真诚和信任能够更好地传承。
“钟伯的故事让我们非常感动!”针对钟伯坚持偿还医院欠款,李艳科长代表广州市胸科医院表示,“如果钟伯执意要还钱,我们医院也愿意接受,我们会把这笔钱用来支付在我们医院治疗的困难患者的医疗费用,将钟伯的诚信精神传递下去。”
“人的历史也很重要。”钟伯感慨地说,虽然现在自己80多岁了,但他还要充分利用生命里有限的时间,去认真搜集和整理家史族谱,他说要努力挖掘其中的良好家风和家族轶事,教育影响家族后人。(办公室 景世来)